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西高庄村:文化育民成就百余项荣誉

    信息发布者:大诰铺村
    2017-11-19 18:28:38   转载

    原标题:西高庄村:文化育民成就百余项荣誉

    10月初,保定市莲池区西高庄村农民在北京国艺美术馆举办了为期6天的书画展,吸引了近万名各界人士参观。此事令人好奇,一查资料更是大为惊叹,这个村居然获得了“全国文明村镇”“全国家庭教育示范村”“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”“河北省村民自治模范村”“河北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基地”“小康村”等100多个荣誉称号,而且村里天天有夜校、人人上讲堂、家家拍录像。“这样的文明村是怎样形成的?”记者走进西高庄村,采访了村党支部书记王焕荣。

    西高庄村的村委会与众不同,所有办公区域只在一楼一边,另一边是监控室和图书馆,中间是能容纳500人的大礼堂;二楼是早教室、排练厅、妇女之家、社区影视制作室、社区国防教育室、社区双拥工作站、心理咨询室、社区少儿之家;三楼是村庄展室和社区议政室。

    参观期间,83岁的李金荣奶奶来村委会办事,听说有记者,立马儿打开了话匣子,“1986年王书记上任后我们村就开始搞活动,那时没有钱,自己动手做小礼物当奖品吸引大家参加。”“我以前参加的是写大字、画画和吹葫芦丝。我们村可是全国‘葫芦丝第一村’,去香港参加国际比赛得过奖呢。现在腿不好了,就主要写大字、画画和发微信了。去年发了360多条微信,都是正能量的,有的保定市委宣传部都给转发了。今年也发了300多条了。”

    问她想不想儿女回家,她干脆地回答:“不想。我和老伴儿在家不闲着,心情好着呢,从不发愁。村里的活动给我们带来很多乐趣,我们老有所享!”

    保定市莲池区委宣传部田艳军介绍,西高庄村先后投入600万元建起高标准综合教室,陆续成立了音乐班、书法班、绘画班、太极班、模特队、舞蹈队、民兵之家、尚德志愿者服务队、爱心基金会等50多个社团组织。每年寒暑假还会开办形式多样的培训班,组织趣味比赛、红色旅游等,“活动太多了!”

    除了活动多,西高庄村还有一个特色,就是每家都有一部自己的家庭纪录片。“都是‘张台’拍的。”田艳军指着带领我们参观的张晚争说。2010年年底,村里为传播正能量成立了音像制作工作室。张晚争作为工作室唯一的专职人员,负责为每个大家庭拍摄纪录片。

    这时,开完会的王焕荣回来了,她解释拍片的初衷:“拍摄时,大家回想、挖掘的都是好事,是正能量的事。播放时,大家看到的都是每个人最好的一面,许多人都被自己家的故事感动了。这就起了积极引导的作用,大家以后都以片中的形象要求自己、监督别人。”

    以身作则、积极引导可说是王焕荣的育民方法之一。

    王焕荣强调,人是第一位的。“不解放思想改变观念,干什么事都会有很多很多的坎。知识改变命运,要培育人们具备综合素质,才能发展。所以我在工作中找切入点,抓住一切机会引导村民,也就是育民。”

    “王书记从不给我们讲大道理,她是看见烟头了就蹲下捡起来,那你说我们能不捡吗?!”70岁的刘桂兰奶奶还举例,村里分房时,王书记分到三层,已经入住了,一层的一家说要到三层去,王书记就搬出来装修一层。没几天,18层的一家又说行动不便,想换到一层,王书记二话没说,住进了18层。“书记是榜样,村里人都服她,我们可是遇到好人啦!”

    刘桂兰奶奶是村里尚德志愿者服务队的队长,“队员168人,最大的90多岁了。没事就到处转转,看见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,只为村里人心齐、环境好。”我注意到她收拾得很利落,还涂着口红。她自信地笑了:“这是我们书记要求的,说把自己打扮得年轻漂亮,不光自己高兴,也是对别人的尊重,还给我们一人发了一个化妆包。”

    育民方法之二,是办班、普及学历。

    西高庄村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办了不同的班,天天有课,村民免费上。“退休人员让他们有事干,老有所乐;中间层次的通过激励机制让他们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;孩子让他们有‘知识改变命运’的理念,喜欢上上学。”

    1996年之前,村里几乎没有高中毕业生。为了育民,村里出全资(包括路费)普及学历。1996年,第一批50多位适龄和超龄村民经过三年学习拿到了高中文凭;1999年,村里普及大专以上学历,“不是大专以上学历不安排工作”;“现在我们鼓励村民去著名的高等学府进修,今年第一批17人去了清华、北大学习。”

    育民方法之三,是不断改变文化理念,提高要求,给人们梦想。

    30多年来,西高庄村在坚持以文化育人、以德润心,广泛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和职业培训的同时,不忘紧跟时代提升理念,让乡风民俗与时俱进。王焕荣介绍,西高庄村的文化理念30年改了三次,1986年是“每天进步一点点”,1996年改为“今天我以西高为荣,明天西高以我为荣”,2010年改为“西高以我为荣”。“有了理念就有了明确的目标,有了努力的方向。”

    通过经年累月的文化育民,西高庄人识大体、讲公德、懂奉献,文明的乡风民风使“强村”“为民”工程中的各种难题迎刃而解。该村800多名村民在仅有的100多亩土地上,积极调整产业结构,转变经营发展方式,去年交出了全村固定资产总值4.5亿元、人均收入20200元的傲人成绩单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